雨中的水田悠歌,行走的非遗课堂 ——青浦区文化馆《水田悠歌》研学实践活动顺利举行 2024-06-24
“哎~今天的田风光好~”,6月23日,小雨淅沥,薄雾弥漫,在练塘东庄村的稻田里,响起了青浦区国家级非遗项目田山歌的歌声。一群中小学生,身穿雨衣,头戴草帽,光着脚丫踩进了稻田里,弯着身子在稻田里体验插秧劳动,田山歌传承人杨晓峰和李芳,和小朋友们一起下田,边插身边唱起了田山歌。嘹亮悠远的歌声,让第一次来参加稻田农活的学生们,感到新奇又好玩。这样美妙的景象,发生在青浦区文化馆开展的“水韵•寻迹”行走课堂之《水田悠歌》研学实践活动上。
早上,在前往练塘的大巴上,车厢课堂就开始了,来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曹老师,是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她采用提问互动和播放音乐的方式,带领同学们了解练塘东庄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激发参与同学对东庄,对农田,对乡村的向往。
下车后,雨水没有阻碍同学们的步伐和热情,同学们穿戴好雨衣和帽子后,来到了稻田里,踩进了齐膝的稻田泥土里,一边插秧,一边聆听和学唱田山歌,劳动过程中,任由雨水和汗水打湿了脸盘,淤泥弄脏了衣物,对他们来说,这次的稻田课堂,不仅是一次对农民、农活艰辛的体验,也更加理解了田山歌是一场对劳动的赞歌。
吃过午饭,同学们围坐在思政大讲堂,开始了创作探索,曹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对田山歌的历史渊源、产生背景和深刻意义再次进行互动解读,并由李芳老师传授给学生们田山歌的基本曲调-卖歌。随后,同学们分为音乐组和美术组,音乐组的小朋友用自己现编的词和李芳老师教授的卖歌以及RAP元素形成新田歌;美术组用纸片、稻草、布料等生活物品,设计制作田山歌演出服,并进行时装表演。同学们创意满满,音乐组的歌词、编曲、组合,美术组的设计、裁剪、缝制,所有作品都是小朋友们即兴创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创作、彩排。最后,学生穿着自己动手制作的演出服演唱自己创编的田山歌,为本次实践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让田歌回到田里,让课堂行走在乡野。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唱了田山歌,更是感受到了田山歌的深刻内涵,相信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田山歌的种子,未来将更好的传承田山歌,传承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