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人民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 138 号提案的答复

主动公开

2024.10.25

关于进一步完善青浦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背景和问题
        “十四五”以来,青浦区镇两级的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拓展,文化活动丰富精彩,“最江南”文化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市民群众的文化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青浦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分析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嘉定、松江、奉贤等新城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大,一批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启用。从青浦区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来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都建于2007年之前,设备老化,服务功能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未来青浦新城发展人口导入的需求,与目前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规划目标也存在明显差距。 2.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够均衡。从服务“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看,青浦区需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目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集聚于新城东部地区。


建议
        1.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均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加快规划布局研究,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镇生活圈”与“大都市生活圈”的目标理念,推进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等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依托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服务青浦区“一城两翼”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形成以青浦新城、西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为核心的青中、青东、青西三大公共文化设施集聚,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联动发展,完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和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能级、较大体量和一定辐射功能的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以标志性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带动青浦全域发展,强化青浦新城作为长三角综和性节点城市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 

        2.创新“文化+”举措,探索产业融合、资源协同的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结合资源协同、产业联动的思路,打造一批高等级文化地标项目,推动公共文化载体建设与改造,强化数字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融合,擦亮青浦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3.突出青浦文化底蕴,传承发展、做精做强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优势。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内涵,凸显青浦“水文化、古文化”特色,加强世界级水乡古镇的文化内涵建设,做精做强青浦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特色资源,依托海派文化包容并蓄的底蕴,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提高青浦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地方文化和城市品格的传承与创新。形成“6000年历史看30里水路”文化脉络展示空间,岸线贯通、水陆联动,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古文明溯源文化体验。




     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 138 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周思琴委员:
您在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38号委员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青浦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周思琴委员:

关于您在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青浦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第138号提案,我局已收悉,现提出答复意见如下:

区文旅局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布局公共文化设施。通过统筹规划、整合推进、均衡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加强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对文化空间的赋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青浦的文化软实力、吸引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均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我局将更加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一是在青浦新城加快新建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高质量、标志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是青浦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将布局一批高能级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扩建项目、青浦图书馆新馆。二是加快补齐街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支持面积不达标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缺失或停用影剧院实施更新改造(新建)。三是积极推进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功能提升工作。重点推进新建居委会和涉及“幸福社区”创建的社区,打造“幸福社区”示范点,从示范点开始,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阵地建设。

     二、关于创新“文化+”举措,探索产业融合、资源协同的公共文化新型空间

既做好全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顶层设计“大计划”,又精雕细琢“公共文化新空间”“家门口好去处”这样的“小而美”工程。依托环城水系的驿站、广场、绿地、步道等资源,叠加江南文化元素,整合特色文旅服务,营造一批市民可亲近、可体验、可阅读的城市书房,目前已在盈浦、夏阳、朱家角古镇、赵巷居民区、商圈、产业园区等开设了7家青溪书房、14个数字化借阅系统。结合幸福社区建设和社会大美育工作,加快构建“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区博物馆区图书馆、中华印刷博物馆、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金夜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造梦盒子打造成为“社会大美育”课堂,共建市民美育通识展览体系,打造现场教学基地。

三、突出青浦文化底蕴,传承发展、做精做强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优势

根据青浦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研究提出:至2025年底,推进福泉山遗址博物馆规划落地,形成“六千年历史”文化脉络展示空间;展望2035年,规划崧泽绿地文化公园(含隆平寺塔青龙文化展示馆)、福泉山大遗址文化公园、青龙镇遗址考古博物馆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上海国际考古学院研学基地等项目,完成老通波塘“三十里水路”岸线贯通、水陆联动,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古文明溯源文化体验。我局将进一步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完善整体方案,努力推动规划落地。

 




主办单位:区文旅局


主要领导签发: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五日
办理单位地址:公园东路1155号1幢4层邮政编码:201799
办理单位分管领导:倪瑾

联系人:钱斌联系电话:338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