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 114 号提案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1.04.19
办理结果: 解决或采纳 | |
周思琴委员: | |
您在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14号委员提案“关于艺术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 |
自2014年以来,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按照“镇级达标创建、区级示范和市级示范”三个层级,分层分级扎实而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止2020年底,规划保留保护的144个村镇级达标创建全覆盖、区级示范村累计达到55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达到26个村。在此基础上,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正在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通过两个示范村建设,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为艺术融入乡村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一、关于规划先行: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委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示范村建设方案,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乡村艺术文化内涵,引入有资质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重点聚焦乡村风貌整体协调、乡村文化特色符号提炼,提升乡村风貌整体辨识度。为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由区16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区级评审组,加强了规划方案的评审工作。同时加强对街镇的指导,要求在编制建设方案时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乡土元素应用,结合环境色彩、农宅建筑材质、农民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本地元素的前期调查,在农宅庭院、田园建筑、公共建筑、景观节点等设计过程中,运用砖瓦、竹木、卵石等乡土材料和一些带有本村独特文化的旧乡土物件,体现乡土味道,打造独具韵味的乡村精神空间,体现乡村艺术特色。 二、关于结合在地 2005年,青浦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是负责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传承、研究和交流展演的专门机构,自成立以来,青浦区非遗保护分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措施,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到2020年,我区成功申报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8项,基本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11月陈通副市长来青调研,提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要求,根据市、区领导的指示,同时按照区挂图作战的工作要求,我区正在开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2021年以熟悉上海本地情况的非遗专家为主,结合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的专家,完成青浦区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的编制,进一步加大对我区本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力度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2020年实施完成文化事业基金资助,共涉及四大方面内容共92个项目,共计奖励资金近700万。2020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对11个村居和“非遗在社区” 6个(优秀)示范项目、14个(优秀)示范点进行了补助,共计67万。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身青浦文旅产业大发展。2020年,区内共22个文创项目获得市区两级文创扶持资金3222万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1.9068亿元。今年年内将完成区级文旅产业政策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文旅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突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区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三、关于打造品牌 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引导企业推出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持续推动上海白鹤草莓文化节、练塘茭白节农事品牌打造,推出章堰村樱桃采摘、第八届枇杷文化旅游节等相关活动宣传,做好现代农业园区、青西郊野公园蓝莓采摘季等相关宣传,并结合66大直播“田园之恋·乐游青浦”主题,重点对莲湖村、张马村、林家村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并推广。2020上海旅游节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暨最美乡村路发布,我区有2条线路入选:游“上海后花园”,感受自然人文魅力(联怡枇杷乐园→朱家角古镇→蔡浜村→蔡伯伯农庄)及梦里水乡慢生活(莲湖村(青西郊野公园)→张马村(寻梦源·梦水乡)→凯博休闲农庄)。线路发布后围绕相关乡村旅游资源,做好宣传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建设策划过程中,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同时,主动对接区农委,搭建文化下乡平台,加强文化艺术的信息联系和沟通,鼓励和吸引艺术家下乡创作,夯实农村文化底蕴,以文兴旅,以旅促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五大”振兴。
| |
主办单位: 区文旅局 | |
主要领导签发: 沈秋娟 | |
二〇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 |
办理单位地址: 青浦区公园东路1828号 邮政编码: 201799 办理单位分管领导: 金璀 联系人: 钱斌 联系电话: 597210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