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2020-09-30

1福泉山遗址外景_副本.jpg福泉山遗址外景

福泉山遗址位于重固镇西侧,是以福泉山为核心的古文化遗址。说它是山,其实是一座仅高7米多的大土墩,由四千年前上海先民在此长期人工堆筑而成,山下面埋藏着许多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和公共祭祀遗迹等遗存,所以被考古学家形象地称之为“东方土筑金字塔”。因是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各历史阶段原貌地层的遗址,故又有“古上海历史年表”之称。
福泉山遗址于1957年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进行三次发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最厚处8米。新石器时代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遗存出土有腰沿釜、牛鼻耳罐等陶器。崧泽文化遗存发掘墓葬19座,出土有扁铲形足或凿形足鼎、折肩折腹壶和罐等。良渚文化遗存有祭坛、积灰坑等祭祀遗迹和贵族墓葬32座,随葬品包括许多精致的玉器、石器和陶器。发现战国时代吴越墓葬4座、楚墓2座,随葬品有玉璧、原始瓷碗、杯和陶鼎、豆、壶等。西汉墓葬96座,发现铜镜、带钩、套印、石砚、陶鼎、盒、壶等。还发现唐墓1座、宋墓3座。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福泉山土墩以外的区域以探沟形式进行勘探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新发现良渚文化晚期人工营建的高地以及高等级贵族大墓,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大量丰富的随葬品,是近年来良渚文化考古中的新突破。福泉山遗址是上海乃至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对研究上海人类历史和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1959年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录,为目前上海唯一的大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