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一荡一链”河湖生态治理工程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2.10.24
(一)淀山湖
1.基本情况
环淀山湖地区古为陆地,战国时塌陷为谷水,历经变迁,至宋代发育成湖泊,是黄浦江的源头。淀山湖是太湖流域第二大省际边界湖泊,为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湖泊,处于示范区中心位置。淀山湖现有水域面积60.2平方公里,其中上海段境内面积为47.5平方公里。淀山湖岸线长57.9公里。其中,江苏段长26.9公里,约24.5公里已对外开放;上海段长31公里,结合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已实施东岸淀浦河-省界5.5公里、西岸急水港-汪洋港7.8公里岸线综合整治,现已整体对外开放,其余17.7公里岸段尚未系统整治。
本项目对淀山湖剩余约17.7公里岸线进行整治,以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为核心,构建“一环、三道、多节点”的环湖生态休闲廊道。“一环”,即环湖滨水生态带,通过近岸50米范围生态修复和滨水80米陆域控制范围(局部至第一条市政道路)内生态堤防建设,提升滨水空间生态品质;“三道”,即通过慢行系统建设,满足“慢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等多重功能,兼顾马拉松赛道要求;“多节点”,即结合退渔还湖、青少年野营基地改造,与既有东方绿洲、大观园等形成多个景观休闲节点。
2.推进情况
2021年3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项目实施计划和路径,计划“十四五”分三期完成淀山湖堤防达标和岸线贯通。其中,一期实施范围东起牛尾巴港、西至美帆基地,全长4.7公里,于2021年5月26日,李强书记在长三角重大项目“云开工”仪式上宣布一期项目正式启动,于2022年2月10日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20%,预计明年完成一期岸线贯通。
(二)元荡
1.基本情况
元荡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是“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生态格局中生态绿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沪苏湖高铁、沪渝高速和东航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湖泊总面积12.90平方公里,岸线全长23公里,其中吴江段16.8公里,青浦段6.2公里。曾经的元荡按省界线用毛竹和网片分割开来,4公里长的网障纵贯南北,沿岸交通阻隔、野树杂草丛生。2020年,我区与吴江区共同对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和湖滨生态修复方案进行整体策划,初步形成“一环、六湾、多点”(一环即打造一条高品质沿湖贯通环线,六湾即形成六大主题湖湾区,多点即串联多个景观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2.推进情况
2020年,我们以示范区一周年国家现场会为契机,携手吴江启动实施了元荡生态岸线整治,统一理念、标准,创新审批、推进机制,133天完成1.2公里生态岸线贯通、105亩退渔还湿、11.3万平方米水生态修复、12万平方米花海主题景观绿化,跑出了示范区建设项目新速度。建成后的元荡青浦段“醉美郊野湾”碧波荡漾、花草繁盛,与吴江段“智慧门户湾”串联成画,迅速成为一处热门网红打卡地,吸引两地居民前来户外休闲。本项目的建成,充分体现了示范区生态绿色优势,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空间和创新空间融合。
2021年,我们坚持“一湖六湾”总体布局,在一期示范段基础上继续向东实施1.9公里,实现5月26日顺利开工,成功保障了长三角重大项目“云开工”仪式,至9月30日基本完工,前后共128天,李强书记于10月27日实地调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时亲临现场指导。
2022年,将继续实施剩余3.1公里岸线,实现元荡岸线全线贯通。按照“打造著名文化生态湖区”的总体定位,依托元荡自然生态资源、古镇群落和上海大观园红楼梦文化,以“十里画廊、寻芳江南”为项目定位,将十二金钗的人物故事通过景观再现,形成海棠石醉、梅廊慕雪、平湖风荷等“一廊十二景”,构建一条江南水乡文化长廊,丰富青浦的江南文化体系,打造元荡“诗画江南湾”。目前目前岸线贯通和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即将实现元荡岸线全线贯通。
(三)蓝色珠链
1.基本情况
蓝色珠链由“七湖一河”组成(七湖:火泽荡、南白荡、西白荡、大葑漾、小葑漾、大莲湖、任屯湖;一河:北横港),与太浦河、拦路港两条大河相连通,是上海湖泊水系中最具原生态特质的区域,水面积约8平方公里,水面率高达25%,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蓝色珠链总体区域由G50高速、318国道、拦路港,太浦河等围合而成,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已吸引华为研发中心入驻。目前,该区域已被选择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近期建设区,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淀泖湖群资源和独具韵味的江南桥乡文化,“串湖港荡漾七珠为一链”,以保护生态、传承历史、提升品位为着力点,以进博会成功治水模式为参考路径,采用生态缓冲带、水下森林等生态技术,进一步彩化岸线、改善水质、修复生态、营造景观,积极打造烟树迷蒙、清澄如镜、古今相映的生态景观新高地,并依托华为研发中心,建设蓝色珠链创新产业走廊,打造区域高品质发展的科创新高地。
2.推进情况
项目拟分三期实施,共整治河道中心线长度12.3公里,岸线56公里。其中一期考虑围绕华为研发基地,实施该段4.2公里北横港生态治理。项目深度挖掘本底江南村落文化,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淀泖湖群资源和独具韵味的江南桥乡文化,同时依托周边华为研发中心科创资源、青西郊野公园旅游资源,重点构建“珠链十二景”,通过建设生态驳岸、慢行绿道、滨水湿地、亲水栈桥、生态驿站等要素,打造滨湖景观岸线。目前项目已完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