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防病提示 2019-09-05
9月,天气逐渐凉爽,学校和托幼机构陆续开学,也将迎来中秋佳节。市民应重点防控手足口病、登革热和食源性疾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数宝宝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随后在手、脚和口腔周围会出现水疱,一般症状较轻,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9月随着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学,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用“六步法”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注意对教室、卧室等孩子活动和居住的场所通风换气。
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減少被感染的机会。
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
2、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文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目前,本市登革热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来源地为南美洲和东南亚。近期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巴西等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9月本市仍处于伊文活跃期,不排除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整洁,及时做好生活区域的清洁工作,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涂抹趋避剂等。
●前往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旅游史信息。
3、食源性疾病
虽然9月气温略有下降,但仍有利于细菌繁殖,而且中秋小长假期间聚餐增加,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餐馆、食堂和家庭都应注意卫生状况。随着9月开学,还需要关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在外就餐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吃海鲜、涮羊肉等时,要彻底煮熱;蔬菜、水果要合理清洗、削皮。
●饭菜吃多少做多少,如有剩余,在常温下保存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的要放入冰箱保存,下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冰箱不是保险箱,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能超过一天,熟食品需放置在半成品和生食品的上层,熟食放进冰箱时,建议用密封罐或保鲜膜封住餐盘。
●家里的刀具、餐具、砧板等要生熟分开,如实在做不到则要在加工下一个食品时彻底清洗消毒。
4、儿童青少年道路交通安全
根据上海学生监测系統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事故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9月,本市中小学开学在即,学校、家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的发生。
预防措施
①做好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让孩子牢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
●家长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年姈较小的儿童过马路时,应由成人带领。告诫孩子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
②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教育孩子不能在汽车内打闹嬉戏,头手不能伸出窗外,待车停稳后再上下
●儿童坐私家车,要乘坐在轿车后排且坐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上;只有当儿童身高达到145cm,肩带和跨带到达儿童身体对应位置时才能使用成人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