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浦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73号提案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11.04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陈爱娥委员:
您在青浦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73号提案“关于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几点思考”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委不断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可及的服务。
一、做实家庭医生签约配套服务
市卫健委出台《关于印发<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2020版)>的通知》(沪卫基层〔2020〕7号)后,我委进一步落实签约居民预约就诊、优先转诊、便捷配药、优先家庭病床等服务举措。针对慢性病签约对象最需要的长期配药与持续管理需求,落实延伸处方、慢病长处方等配套服务。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获得所需药品,并由家庭医生给予长期用药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利用市级转诊平台,让签约居民转诊“更及时,更畅通”。
二、实行青浦特色医联体模式
依托市、区三级医院优质资源和区医疗机构技术力量,实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朱家角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3+2+1”医联体。实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3+1”医联体,以“首席医生+导师”制模式运行,“一对一”带教,每年进行考评,不断带动和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与科研水平。积极对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专科诊疗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医联体合作工作,逐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级。
三、探索城区“微家医”服务模式
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着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就医难题,整合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团队力量,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微家医”试点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区内全科医生多点,借助居民小区内的“微型家庭医生”工作室,统筹安排,解决服务供给不相适应的问题,缓解家庭医生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矛盾。此项服务模式目前在盈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庆华工作室、解放工作室、西部工作室和淀山浦工作室建立试点,效果良好。
四、探索远郊“双室联动”服务模式
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契机,以“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功能、提高乡村医生诊疗能力、加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持续提高居民获得感”为主线,推广“双室联动”远郊特色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即“家庭医生工作室+村卫生室”的服务模式,将家庭医生服务拓展到村卫生室,健全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居民就医可及性和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五、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管理机制
以“1+1+1”签约居民健康档案为切入点,梳理并完善健康档案管理,为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将签约服务落实情况、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满意度作为年度重点关注指标,探索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
六、试点探索“家庭医生助理”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实施细则>的通知》(沪卫计基层〔2018〕9号)文件要求,以盈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购买“家庭医生助理”工作,减轻各社区家庭医生非医疗事务工作负荷,让家庭医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做好医疗和健康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在盈浦模式运行成熟后,试点推广“家庭医生助理”工作。
七、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依托区内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考核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提升家庭医生业务能力。系统建立全科医生技能提升考核工作制度和技能培训提升制度,探索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八、提升社区康复水平
《2021年上海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指出“到2021年底,每个区至少建成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初步建立门诊、病房、站点、居家等紧密整合的现代化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目前已拟定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我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将推进与上级医疗机构、专业康复机构的有序衔接,实现更多居民康复下沉社区。
主办单位: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