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注行为偏差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议及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青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9.06.04
一、基本情况
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孩子的不健康心理有五点表现:多动、焦虑、恐怖和失眠、攻击、恶劣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激怒或冲动。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二、存在问题
心理不健康造成行为有偏差,家庭不管,学校没法管,导致这部分孩子缺乏关爱。这类孩子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无论是自我伤害,还是伤害别人,对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危害。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意见建议
1、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区青少年行为档案,由居委会或村委会协助,对辖区内的未成年人进行一次普查。对这些孩子的家庭进行走访调研,由政府出资,委托第三方机构,聘请法律专家、心理学专家等,提供有效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辅助治疗。要抓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对未成年人已发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2、由全区各中小学自行申报,落实到各班,在校学生中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统计,对情况比较严重的学校,安排心理医生等进校干预,未成年人犯罪科的法治工作者进校干预,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来专门集中管理,把问题及时及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