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人民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038号提案的答复

主动公开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10.21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农工党区委:

您在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8号《关于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您在提案中肯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级提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很有借鉴意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社区卫生作为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为全面落实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维护人民健康、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社区卫生发展质量。

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青浦区围绕“进一步提高本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目标,强化分级诊疗、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强化资源配置、完善治理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从硬件、软件和内涵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全面规范。青浦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按照国家医改方向和要求,优化社区卫生治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构建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新时期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医疗支撑。我委将根据您的提案提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提升发展理念上的认识。

提升青浦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水平,聚焦重点、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全面完善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打造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沪府办发〔2023〕9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委以“能力提升”为主线,聚焦重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形成《青浦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二、落地执行各项建设工作

1.进一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落实《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要求,按照城乡特点和人口规模结构,以落实功能和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虹桥枢纽示范区等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迁建和改(扩)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毗邻设置。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空间布局,以完善功能为目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诊疗、公共卫生、康复护理等设施设备更新和改善

2.进一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023年卫生室(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已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完成50家村卫生室和3家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2024年计划完成53家村卫生室和6家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3.进一步建设三大中心建设。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2023年完成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2023年之前已建设徐泾、华新两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2024年计划完成赵巷镇、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推进社区护理中心建设,2023年练塘镇社区护理中心为本市首批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2024年计划建设赵巷镇、金泽镇和重固镇社区护理中心,提升社区服务能级。推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以签约居民为切入点,整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健康信息,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4.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分级分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项目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人才培养委管院聘、全区统筹、横向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区内院间柔性流动。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原则上社区医生每五年至上级医院进修或多点执业6个月,实施社区全科医师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全科(专科)参与门诊坐诊和住院查房轮训制度。选拨优秀社区中医医师至区中医医院开展双聘工作,加快培养全专结合型社区中医骨干人才,加强西学中人员培养。继续做好“5+3”定向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实基层卫生医师骨干队伍。继续开展全科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以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主、社区教学实践基地为辅,设置课程安排,开展实践轮转,进一步夯实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与复旦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深度合作,重点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定向培养、人员能力培训、学科建设和项目研究。加强对公共卫生领域科研项目支持,鼓励多机构合作项目。持续完善二、三级医院医生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制度,对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的上级医院医生进行区级统筹调配。统筹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稳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在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绩效考核,重点向一线岗位医务人员倾斜,鼓励优绩优酬。

三、能级提升,促进发展

结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控制、病案质量、药品目录、处方流转、互联网诊疗、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同质化管理。推进中医特色专病(专科)服务,创建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发挥社区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签约居民双向转诊服务,探索“双签约”服务模式,打造家庭签约服务“标杆团队”,进一步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四、基础配套常抓不懈完善

基于上海健康信息网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建立多部门业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网络体系,依托电子政务云,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依托青浦数字化健康城区建设,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系统集成,支持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立重点疾病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所有生产性系统及管理平台数据、自动化采集设备数据进入区级平台,实现数据的整合利用。支撑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构建,提升公众自主健康管理意识和社区健康管理依从性。聚焦免疫规划重点、热点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示范示教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打造区域免疫规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