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香花桥街道街道入境人员防控专班全力当好“守门人” 2020-04-17

街道入境人员防控工作专班现有四名工作人员,陆国峰、丁凯分别来自街道综发办、社区党建办,凌青和陈建卫则在网格化中心工作。每天,街道如果没有居家隔离的境外返沪人员需要接收,他们就各自在单位处理日常事务。不过,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这样波澜不惊的日子几乎很少。临下班前、晚饭刚开始吃、凌晨睡得正香……手机总是“不合时宜”地响起来,而他们必须马上出发!

陆国峰

“连轴转”已成家常便饭

“半夜出发当然会打扰到家人,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家人都很支持。”不管是深夜还是清晨,作为防控工作专班的队长,陆国峰随时随地关注着防控群内的动态。接到任务,他第一时间呼叫其他3名队员,联系辖区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居的相关人员。他们熟练地穿戴好防护装备,一起在社区门口迎接即将回家的入境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敢喝水、不能吃饭,有时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大家都没有怨言。“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对防控工作专班来说已成家常便饭。“我们必须赶在街道专车将人送到社区前抵达现场。早点办理好居家隔离手续,入境人员就可以早点休息,小区居民也可以早点安心。”

“所有入境来沪人员自3月28日零时起,一律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的新规发布后,他们的工作量稍微减轻了一些,只需要接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且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等不适宜集中隔离的人员。“下班后终于有时间陪陪家人了,这段时间每天紧绷着的弦也可以放松一下了。”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陆国峰却时不时地关注着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条工作通知。

凌青

学会换位思考,大家都不容易

有时会遇到有人不配合、闹情绪,凌青表示能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再加上各种检查,真的让人身心俱疲,闹点情绪是正常的发泄,况且大部分人都很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遇到有人发难时,凌青拿出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不争吵、不解释,递上事先准备好的水,帮他们拿起重重的行李,一路相陪将他们送到家门口。真诚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一些小情绪就这样被他默默化解了。

丁凯

哪里缺人,就往哪里跑

社区党建办的丁凯前期在S26淀山湖道口、民惠第二社区做防疫志愿者,对于防疫志愿工作非常有经验,他教会了大家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笑称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春节后返沪高峰,高速道口需要支援;口罩预约量大,社区需要帮助;境外输入人员增多,防控工作专班需要人手……哪里缺人,他就往哪跑。遇上需要值夜班,甚至通宵的工作,他都抢着干。“这段时间虽然忙碌、劳累,但只要能为防疫工作奉献一份薄力,我感觉很充实、很骄傲。”丁凯说。

陈建卫

听到熟悉的乡音,就相当于到家了

陈建卫加入防控工作专班没多久。一开始,他直言有些不适应,“随时随地到岗有时真吃不消,睡也睡不踏实。”但很快他就适应了新角色。对接收的入境人员,他常常给予家人般的关怀,询问他们是否有不适症状,返程途中是否顺利,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缓解他们一路的辛劳疲惫。他告诉回国的游子们:“见到我们,听到熟悉的乡音,就相当于到家了,接下来就安心待在家里隔离吧,有什么事,街道和社区都会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