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泾有一道传承百年的菜肴,入列市级非遗名录 2020-07-15
在徐泾,有一样很多上海人都不一定吃过的美食——徐泾“汤炒”。
“汤炒”,顾名思义就是用汤炒出来的菜肴。它的最大特征是不用高温油锅烹饪,仅用高汤制作,介于做汤和炒菜之间,通过厨师烹调手法和技巧制作出来的一种美味菜肴。2018年,进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汤炒”,“汤”冠于“炒”之前,足见汤是“汤炒”的灵魂。“提前一天,取老母鸡、老鸭、金华火腿、猪大骨,熬制五六个小时,熬出浓稠白汤,然后静置,待汤中物质沉淀,直至第二天,取上层清汤,做汤炒的底汤。”17岁就跟着师傅奚伯祥挑着扁担,走村穿巷,走入寻常百姓家做“烧来吃”(当地对村宴的俗称)的王勇回忆说,“过去大家生活都苦,村里红白事,一般就是四样汤炒加鸡鸭鱼肉四样大菜就算请客吃饭了。”
有种说法,“汤炒”的起源也是因为过去百姓日子过得清苦,逢年过节,买点肉,或鸡鸭,不够一大家子吃,于是就想出了用汤充场面。
一碗汤炒,少许肉片加配蘑菇片,或鸡丝、鸭丝配上木耳,水淀粉勾芡,着以少许盐、味精,最后点缀几滴菜油,增加菜肴亮色。
一大碗咸鲜汤炒端上桌,既气派,又能一家人都吃得到,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深得民心。
如今已经是“汤炒”第三代传承人的王勇也收了徒弟。如今的“汤炒”也一改过去食材相对单一的四菜四炒,发展到八菜(大菜)八炒(汤炒)。
(“汤炒”第三代传承人王勇)
“其实各路山珍海味皆可入汤炒,我和师傅经过多年钻研,少说也能烧出五六十种的汤炒,捏准清爽宜口,咸淡事宜,汤底清透不油腻的准则便可。” “汤炒”第四代传承人陆明辉告诉话匣妹。
何处能吃到“汤炒”?当地老食客都知道,镇上的食乐饭庄、老地方土菜馆都是品尝“汤炒”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