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徐泾镇召开2022年工作务虚会 2021-12-14

徐泾镇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高能级‘会展首位镇’而接续奋斗”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谋好开局至关重要!12月13日,徐泾镇2022年工作务虚会召开,镇党委、人大、政府班子领导以及西虹桥社管中心主任出席,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等参加。

会上,镇党委书记潘恩华传达青浦区2022年工作务虚会精神,并强调此次务虚会是站在“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会议,主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更高能级的会展首位镇”这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为谋划好明年和“十四五”时期发展贡献智慧,共同把徐泾的发展蓝图绘就得更美好。

潘恩华强调:徐泾2022年的工作思路,就是要围绕区委的战略指引,结合镇党代会提出的“会展首位镇”的发展定位和“五城五区”的发展目标,建设经济发展更高速、城市功能更高端、城市治理更高效、人民生活更高质的新时代国际现代化新徐泾。这要求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大胆创新,从“四个引领”上静心剖析、谋定而动、接续努力。

缩小结构劣势、放大战略优势,引领锻造经济韧性

在充分厘清劣势和短板的基础上,找准发力点和主攻方向。一方面围绕长三角数字干线起点站定位,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虹桥徐泾数字经济产业园及镇区产业区块等产业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以“高能级、全产业、多功能”为特色的大虹桥高能级上市公司和民营经济总部基地集聚区,致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极中极”“核中核”。同时,聚焦联采大会、国际公共采购论坛国际性会议契机,切实在更高层级、更大平台上推介徐泾,扩大地区影响力。

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经济小区、招商平台管理激励制度,激发内部活力、增强外部黏力,形成全员招商、全产业链引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产税,以产业发展破解经济下行难题。同时,通过夯实经济小区楼长、层长责任制,提升“扫楼”频次与服务能力,深度挖掘实地型关联企业产值税收纳统入库,减少企业流失率、提高企业注册率和贡献度。

减少一公里、服务零距离,引领提升城市温度

一是切实发挥规划先行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枢纽门户建设发展布局。围绕虹桥商务区扩区、国际开放枢纽落地等战略跃升和定位变化,统筹徐泾城市功能、产业、人口等要素,开展2035总体规划再评估工作;重点聚焦G15以西集镇老旧片区和“三纵三横”路网单元,强化城市设计指导管控作用,全要素推进城市色彩、景观照明、户外招牌广告等专项城市设计工作,实现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联动协作;全面开展存量、在建、未建的资源空间梳理,落实差别化分级评估认定,锁定余量规划空间和存量更新空间,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二是深度聚焦城市有机更新举措,全力助推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对标一流中央商务区标准,深化“门厅谷里地”五区布局,构建水系绿地、商业购物、社区居住、公建配套等多层次空间体系,突出核心产业平台引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品质数字经济产业社区。全面对标“15分钟社区生活圈”,梳理群众呼声高的科教文卫体设施,加快推进各类高能级公共服务资源落地,为吸引人才、服务发展创造条件。在水网密布和居住集中区域,系统性布局打造口袋公园、滨河堤岸,打造穿插渗透的生态空间。

降低城市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引领完善社会治理

一是营造“幸福宜居社区”。围绕“创新治理体制、创新工作布局、创新治理方式”三大板块,以“五治”为抓手,构建“1+2+5+34”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全面推广“房管家联盟”社区管理模式,坚持围绕“十字工作法”,大力开展和巩固群租整治,切实提升房屋出租的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完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夯实社区治理制度基础。同时,加快落实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中央厨房等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构建“智慧城市大脑”。以“四个不发生”为目标,充分发挥“一站两中心”和“联勤联动工作站”作用,拓展深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快“三网融合”到“一网统管”的快速转换,实现辖区智能安防布控全覆盖,从管理上完成“传统人工”向“智慧集成”的全面转变,实现数字赋能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凝练精神风貌、释放责任担当,引领优化干部队伍

一是激发凝聚力,把队伍建设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实施推进以村居务工作者为主体的“泾才育苗”计划,激发干部成长动能;搭建“内部挂职、专项挂职、外部挂职”三个平台,在实战实践中磨练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能力提升、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

二是提升组织力,把制度引领作为解决问题的有力抓手。围绕“新班子”“新目标”,落实班子领导包联村居、重点工作和重点企业机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依托“8+42”环四叶草党群服务联盟,做优区域化党建品牌,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激发战斗力,把服务率领作为开拓进取的创新举措。精心打造一批贯穿全年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发展项目和民生项目,努力构建“党委攻坚、班子带头、支部覆盖、基层争先”的多维度“实事工程体系”;通过领导带头登门“求”意见、基层活动耐心“听”意见、线上平台随时“听”意见,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尽责清单”。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瑜表示:要贯彻落实刚刚召开的区第六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分析、研究研判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谋定而动、谋定快动,更好对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定位和青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目标,扎实推进徐泾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更新、更大成绩。

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以精耕细作实现溢出效应最大化,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平台建设,打造贸易品牌效应。要持续打响进博会永久举办地的金字招牌,聚焦进博会、联采大会、中国国际公共采购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做强会展核心产业链,加快展示、交易、销售等功能布局与产出,切实做大“会展首位镇”品牌。

二是聚焦集群壮大,加快产业能级兑现。全力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定位,着力打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核心功能区,围绕“会展商贸、数字经济、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以“走出去” 和“请进来”为主线,加快引进总部型、创新型企业落地,确保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和行业“大咖”,促进形成一批具有更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聚焦服务提升,加快优质项目落地。一方面围绕存量总部型企业、楼宇企业,全力以赴锻造可持续发展韧性;另一方面做好增量提质,全力引进头部企业、总部企业、高新企业、拟上市企业和配套功能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产税,以产业发展破解经济下行难题,全力做好“筑巢引凤”。

聚势发力,主动作为,以精心培育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持续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

一是注重空间布局:按照虹桥开放枢纽城市功能定位,立足现有的“丰”字型结构,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快落地“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推进公园绿地、口袋公园“蓝网绿脉”布局,同时加快商业中心和商业带建设,使城市的“肌理”更清晰、“经络”更通畅。

二是注重路网优化:以沈海高速扩容抬升为契机,深入研究路网布局,提升整体的通达力和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的衔接能力,缓解徐泾南部房产区的交通疏导压力,实现北部104园区与徐泾北大型社区的快速通勤,确保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注重城乡融合: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推进徐泾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金云村引进现代农业领军企业、金联村打造现代农业机械6+365线下农业展示交易平台,形成南北呼应的现代农业格局,突出区位空间、绿色生态、农耕文化优势,打好城市品牌的同时还要打好乡村振兴品牌。

善作善成,奋发有为,以精益求精实现治理手段高效化,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是推进“幸福”城市建设:线下打造“一步下沉到家门口”的治理模式,全力将社会面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线上加快探索智慧社区“幸福云”全景应用系统和出租房“房管家联盟”平台,推动社区治理向智慧型、服务型、数据化转型。

二是深化“智能”城市应用:坚持在“智慧安防”小区的基础上,加快“智能服务”场景开发,立足毗邻国展中心的特殊区位优势,深化西郊家园试点无接触式快递投放项目,逐步把“5G无人技术”和群租整治、垃圾分类、绿化养护、车辆停放、为老服务等功能相结合,加快把西郊家园打造成智能服务型社区的标杆。

三是夯实“安全”城市基础:针对全镇出租房多、出租率高、人员总量大、风险管理难度高等特点,结合“房管家联盟”前期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十字工作法”和“五治”社区建设,集中力量做好出租房的规范管理,逐步实现“管住人、管好房、保安全、净环境”目标。

陆彩娥结合2022年人大工作作了交流,她表示:美好家园的实现,需要我们为之奋斗,要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气概把握发展机遇,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负时代所付、不负人民所盼、不负使命担当,努力开创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务虚会上,镇领导潘雪明、陆蓓蕾、倪瑾、沈激、黄英、叶骋、徐宏、衡晓勇、吴晶峰、周怡、王永飞、朱星结合分管工作发言;14个单位(部门)紧扣“坚持紧抓发展要务,放大战略叠加优势,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更好推进城市高水平建设”“坚持幸福社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更好推进生活高品质塑造”“坚持智慧城市理念,探索高效治理新路,更好推进社会精细化管理”“坚持党建引领主线,夯实政治保障基础,更好推进党的事业迈上更高台阶”五大专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想讨论和工作交流,“形成战略共识、明确主攻路线、坚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