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徐泾镇民主村:打造文明新标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4-22  作者:青浦区徐泾镇人民政府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东部的民主村,毗邻虹桥枢纽、国家会展中心,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便捷的交通网络,素有“国展第一村”的美誉。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组,户籍人口2100余人,来沪人员超1.2万人。自1957年建村以来,民主村始终秉承“民主集中、共商共建”的精神内核,在历史变迁中坚守团结友爱的传统,近年来更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下好乡村振兴“四步棋”,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画卷,先后斩获“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民主法治村”等多项殊荣,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下好“富民棋”,筑牢乡村振兴“硬实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民主村紧抓西虹桥区域开发机遇,以“国展第一村”为定位,主动融入进博会经济圈,创新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收购商铺、合作开发公墓、盘活办公楼资源等举措,实现存量资产高效转化,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1000万元跃升至2019年的2780万元,五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为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村内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公共服务空间持续优化,村民福利逐年提升。民主村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轮驱动”,既让村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更让他们成为发展成果的共享者,真正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

下好“志愿棋”,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民主村创新构建“1+4”社会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整合党员志愿者、“小孟工作室”巾帼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七大特色团队,形成“村组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在文明城区创建、垃圾分类推广、护航进博盛会等工作中,志愿者们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环境清洁员,生动诠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此外,通过组建“新村民组”,吸纳外来人员参与自治,民主村打破户籍界限,让“新老村民”共融共生,构建起和谐有序的“乡村共同体”。

下好“文化棋”,涵养乡风文明“软实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以“打造M³幸福楼 释放幸福效应”为核心,民主村在1000平方米的实体阵地内全力打造了集幸福客厅、幸福影院、幸福疗养吧、幸福DIY工作室等特色功能区于一体的家门口“幸福小院”。融入远程教育、亲子教育活动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戏曲音乐沙龙等多种元素,外联3600平方米文化广场,年均服务超8000人次。村内活跃着广场舞队、戏曲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体团队,定期开展昆曲赏析、书画交流、科普义诊等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同时,依托“小孟工作室”、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民主村将传统美德、家风家训融入日常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立体传播,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如今的民主村,既有“仓廪实”的底气,更有“知礼仪”的雅气,文明之花开遍田间巷陌。

下好“生态棋”,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主村以“三大整治”为抓手,创新推行垃圾分类“1234”工作法,通过“科技+管理”模式实现垃圾纯净度95%以上,打造出可复制的“绿色样本”。村内河道巡查组、环境卫生专项组常态化开展整治,乱堆物、乱停车等现象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的步道、设施齐备的健身广场。更令人称道的是,民主村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建立垃圾分类信用体系,通过奖励绿色停车位、免费洗车等举措,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让“要我分类”变为“我要分类”。如今的民主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虹桥商务区旁独具韵味的“都市田园”。

从“经济洼地”到“国展明珠”,从“传统村落”到“文明标杆”,民主村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里,既有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也有文化浸润的细腻温情;既有志愿服务的红色暖流,也有生态建设的绿色诗意。未来,民主村将继续锚定“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民主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为上海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青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