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金葫芦二居委“居民自治”为社区居民打造幸福家园 2020-09-08


盛夏时节,走进赵巷镇金葫芦二居委,整洁美观,道路整齐,停车有序,处处显现着环境美、生活美、民风美、秩序美。

1.png

2.png

这样整洁美丽的小区环境并不是因为聘用了高档物业管理,而是全部由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2015年以来,金葫芦二居委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打造以党建统领的社区自治模式。如今,社区已然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幸福家园。

3.png

金葫芦社区是赵巷镇农村动迁安置小区,居民都是各村安置的村民聚集而来,过去采用物业管理的模式不奏效,村民也不认同,社区环境存在诸多问题。2014年,根据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市委“一号课题”,金葫芦二居委探索了一条通过居民自治的模式实现社区自我管理的新路子,前前后后多次召开意见征求会,征求居民的意见。

4.png

当时最担心的问题是,是否有居民愿意做社区管理的志愿者。结果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出乎意料的是,近4000名居民中有100多名居民主动报名要做志愿者。“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居民,但是有这么多居民跃跃欲试,还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据居民区党总支部书记朱军芳介绍。随即,这100多名志愿者被安排到社区保洁、门卫保安等一些最需要的岗位上。

5.png

今年66岁的徐永光和64岁的老伴李素英是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如今,他们俩人每个月总要轮到保安和保洁的志愿工作。徐永光回忆,刚开始报名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子女也颇有怨言:又辛苦、又没工资,退休了在家休息休息不好吗?但是,徐永光不这么想,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是身体健朗,又是为自己小区做事情,何乐不为呢。

6.png

自上海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徐永光和老伴李素英这对夫妻志愿者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每去一户人家收垃圾,他们就充当起了垃圾分类宣传员。“垃圾不分,我们不收的哦。干湿垃圾要分清楚哦。”让徐永光和老伴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份开始被人认为又脏又苦的志愿工作,居然报名的居民越来越多了。“开始时候一个月能轮到2次志愿活动,现在报名人数多了,一个月只能轮到一次啦。”徐永光笑着说道。

7.jpg

唐炳余和周红芳也是社区里的夫妻档志愿者,一个是门卫的保安,一个是社区的保洁员。多年来,夫妻俩为社区的安全、整洁、有序默默辛勤地工作着,无怨无悔。

8.png

以前,许多人认为社区工作就是“老头老太红袖章”,随着社区自治成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社区自治唱起了主角。“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思想深入人心,不仅让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重要的是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金葫芦二居委打响了“三大整治”攻坚战,社区上下聚焦目标、瞄准靶向、奋力作为。社区干部以上率下,带头围绕小区宅前屋后、垃圾房周边以及道路沿线开展集中清扫活动,形成全民大动员、全员大参与的良好氛围。

9.png

为进一步巩固“三大整治”成效,社区成立了“生态家”志愿者队伍,除了日常巡查之外,还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引导每一位居民都参与进来,自我管理,做好小区生态环境。

10.png

今年年初的防疫大战,社区上下的党员干部、各类志愿者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为社区居民守好家门,搭建了健康安全的绿色屏障。

11.png

居民陈阿姨反映邻居姚阿姨家门上贴了膜,影响到了自己家,而姚阿姨又抱怨陈阿姨家里的镜子影响了自己家。社区“老娘舅”不遗余力、三翻四次上门调解,最终化解矛盾纠纷。

12.png

如今,从简单的保洁志愿者到小喇叭、老娘舅、生态家等,不同范围、不同功能的居民自治组织陆续成立,成为具有本社区特色的品牌党建项目“家联盟”的一部分。如今,社区内已经成立6支志愿者队伍,共有600多名志愿者,其中党员占比达到85%以上,红色主旋律遍布社区的各个角落,为推动小区自治管理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消息来源:青浦区融媒体赵巷镇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