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朱家角镇林家村:思想、品质、流量催化叠加 提振艺术乡村振兴步伐 2021-11-25

1130_092451_876.jpg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朱家角镇党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事业上持续发力,以林家村为“试验田”,探索将美学价值融入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打造以艺术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标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汲取开拓奋进的力量,为促进乡村气质升华提供动力源泉。打造党史学习“大课堂”。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举办“零距离”党史学习教育、党史专题课《风雨兼程30年》、学习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打造“党建+乡贤”模式,依托“贤力助”党建品牌,成立林家村乡贤联谊会,深入研究发挥新乡贤作用的途径,搭建乡贤助推乡村发展平台、乡贤助力乡村治理平台、乡贤引领乡风文明平台,吸纳赵松涛、杨冬白,李文连,白敬轩、丁小木、陈君芳等著名艺术家、社会人士加入乡贤队伍。打造“党建+文化”舞台,与串方合作社党支部合作,深化“薄荷香”党建品牌内涵,以“薄荷香文苑”这座最美农家书屋为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免费为音乐会、相声表演、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和茶水,同时也为其他区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供了打卡地,先后为中国邮政青浦分公司、朱家角镇新联会等单位开展党建活动提供场所,为林家村的发展聚集了人气。

以青浦区首批新时代幸福社区试点村居创建为契机,加强“林家荟”社区中心党群服务站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向更高层次升级。建立服务“立方体”。推动朱家角镇村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与林家村党建工作相结合,采取开放式、亲民化一站式服务,条线干部、“两委”班子全部在“林家荟”主阵地议事、办公,有效为村民群众办事。设立党的建设岗、宣传文化岗、综合服务岗、平安管理岗、矛盾调处岗、经济发展岗、农村建设岗等七大岗工作,着力把社区中心打造成为幸福社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枢纽平台。

编织管理“一张网”。实行“1+4+14”党建网格模式,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区域网格长,由四个片长对各自的网格区域实行兜底管理,统筹责任区内的所有事务工作,带领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不定期巡查,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讨论会等,形成“网格巡查发现问题,片长督查研判问题、相关单位整改问题”的“三级治理”工作模式。打造舒适“生活区”。将“林家荟”的功能建设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社区中心,设有文史坊、林家大讲堂、亲子角、健身房、乡贤阁、暖心阁、老年活动室、卫生室等功能场所,为会务培训、亲子活动、公益理发屋、健康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按摩、瑜伽、舞蹈、戏曲排练、心理咨询、矛盾调解等活动提供场所。

坚持以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借助艺术乡村建设的流量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的“林家样板”。彰显美学价值,擦亮文化名片。围绕“稻香林家,艺术乡村”主题定位,将公共环境艺术化,打造稻田景观环和稻田外街、花园内街、庭院水街在内的“一环三街”田园美景。将毕加索、达·芬奇、蒙特里安以及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临摹在农宅外墙上,形成生态农村里的靓丽风景线。通过入驻艺术家们高水准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帮助林家村提高了“流量”。如2021年9月30日,举行了艺术家朱者赤入驻林家村后的首场工作室开放展,并通过朱者赤的牵线搭桥,吴昌硕纪念馆创作交流基地顺利落户林家村,提升了艺术乡村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紧扣发展目标,拓展服务功能。将“林家荟”建设成为提升林家村发展品质的“枢纽平台”,后续将邀请“林家荟”幸福合伙人李文连、杨冬白等艺术家进行作品展示,或承接朱家角第五届运动会、放生桥之声艺术节、上海市舞龙舞狮大赛、非遗文化展示等部分项目。设置产业特色展示区,为“牵意果蔬农业”、“薄荷香大米”等品牌的产品提供互动体验,通过随心订平台销售农副产品,报名体验农耕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增收,助推产业兴旺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催动产业发展。发挥“薄荷香文苑”艺术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盘活了农村旅游资源;培育 “薄荷香农庄”优质水稻品牌,“薄荷香大米”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相比普通大米亩均可增收上千元。村里的2600亩水稻田都完成了100%绿色认证,全村种植户都因此获益。2021年7月,林家村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艺术乡村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预计到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将增收百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