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转型升级,青浦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丨喜迎两会 2025年01月05日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青浦区积极探索、奋勇前行,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契机,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青浦区委、区政府致力于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为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正逐步汇聚起强大而又全新的发展动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崭露头角。

精准发力,产业赛道深耕细作

微信图片_20250227085545.JPG

“我们研发在上海,工厂在苏州,超90%供应商来自长三角地区。”汤恩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我们在位于上海青浦的长三角绿洲智谷创立汤恩智能,长三角这片热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可能。”该负责人介绍,长三角绿洲智谷是青浦区率先发起的“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一环,也是很多长三角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站,入驻园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有“长三角”的共同基因。近年来,青浦借着重大战略主动作为,持续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用一条数字血脉把虹桥商务区、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园、西岑科创中心及水乡客厅等连接起来,打造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美的、安踏、中核建、华测、网易、华为、公牛集团、“三通一达”等都在“干线”上。与此同时,数字干线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中国移动5G生态谷主体结构封顶,中国电信云湖数据中心内外装修加快推进,2024年,青浦规上软信业营收增长28%、位居全市第二。

青浦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发展。2024年12月,在备受关注的2024青浦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上,东方生命港品牌正式发布,东方生命港将成为上海AI+医药的“创新场”和“孵化器”,以“上海研发+上海制造”为理念,共同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标杆园区,并打造出“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一体的产业新体系。一直以来,青浦区始终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着力打造“1+2+X”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扶持政策。目前,生物医药高标准厂房项目加速推进,康墣生命科学园已建成开园,东久新宜生命科学园按节点稳步推进。2024年1-11月,青浦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2.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全市排名前列。

低空经济正持续升温。青浦区在北斗导航、数字物流等方面拥有扎实基础,目前正积极探索“北斗+低空”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以西虹桥商务区为总部集聚区,青浦工业园区、白鹤镇、练塘镇、华新镇为产业拓展区的“1+4”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区,鹍峰航空、飞侠智能、科比特航空等一批企业落地,2024年,建成低空应用场景51个,入选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产业向新,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微信图片_20250227085550.JPG

“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青浦持续加大力度释放制造业发展空间,不断推进存量低效工业用地腾退,产业用地实施“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行动,处置D类低效用地473公顷,出台工业用地产业更新实施办法,完成基胜工业地块480亩成片收购,制定实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存量老旧楼宇使用功能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商圈楼宇去化15万方米,计划未来将每年腾出更多空间,为优质产业项目预留资源。同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业上楼、智造空间”战略部署,推动产业空间向上延伸,切实以“工业上楼”开拓更多高质量“智造空间”,助力青浦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目前,11个工业上楼项目通过市级认定、扩展智造空间64.5万方米,数量全市第一。

“敷面膜时,撕下的那层薄薄的纸,其实蕴藏着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这是青浦都市型工业企业的一个特色产品。2024年11月底,上海新型工业化工作“一区一特”集中采访走进青浦区,近十家企业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拳头产品与前沿技术。青浦作为上海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同时接壤的行政区,近年来,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积极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青浦区已配备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相继制定了《青浦区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创建认定及发展扶持管理办法》《青浦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扶持办法》《2024年长三角数字干线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之青浦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扶持项目指南》等政策文件,修订出台工业贷款贴息、促进智能化改造和技术中心建设专项政策,2024年,战新产值增长11.6%、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4.5%,新增市级智能工厂6家。

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微信图片_20250227085555.JPG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技术变革,上海塑研积极踏上新兴工业化之路,以打造成高端新材料领域的集研发、先进制造和高端专业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塑研总经理吕蔚向记者介绍说。源于研究所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塑研,去年成功研制耐400℃高温自润滑聚酰亚胺材料,利用该材料制成的聚酰亚胺衬套零件产品技术及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23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辰光医疗,专注于磁共振核心部件,“公司坚持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以品质产品拓展应用,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提供更好用的产品。”辰光医疗副总经理王为表示。在2013年搬迁至青浦后,辰光医疗进一步向磁共振核心部件领域拓展,先后开发成功磁共振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射频放大器、梯度放大器、发射线圈等核心部件,并实现批量销售。获评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青浦区“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的融和智电是新能源商用车先进技术开发和能源服务企业。融和智电产品研发部总经理王守康告诉记者:“融和智电母公司启源芯动力,首创‘车电分离’模式,一举打开重卡电能替代新局,为公路运输碳减排提供了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依托企业技术中心,青浦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制约、提升业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关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长,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65亿元,投入强度达到4.53%、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厚植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土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市“专精特新”企业11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164家,华测导航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震坤行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化妆品监督条例实施后全国首个美白新原料获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2%、增幅全市第二。

在产业升级的征程中,青浦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创新与发展的光芒。从精准布局数字经济带,到积极探索低空经济新领域;从大力释放制造业空间,到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青浦以坚定的步伐、务实的举措,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青浦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理念,不断汇聚各方资源,激发产业活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产业升级的成果惠及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