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如何绿色发展?上海饮用水源金泽水库边疑似喷洒农药 2025年09月08日
大概在20年前,2006年,“长三角”四个省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就在闹腾着要搞“一体化发展”。现在,20年过去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上位了“国家大战略”,而且,在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委员会的专家们,又推出了一个更时尚更诱人的概念,叫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
既然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生态发展,当然就要先行先试先导,于是又有了以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兴市的嘉善县、江苏苏州市的吴江区为核心的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这个示范区又需要先导区,于是又选拔出以青浦区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嘉善县的西塘镇、姚庄镇,吴江区的黎里镇,这些核心中的核心,先导里的先导,示范中的示范,为“开路先锋”,为实验特区。于是乎,过去几年来,这几个市镇,每天不是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就是在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猛一看,这些一体化示范区先导区,显然背后都有高人指点,都有大专家大院士大企业大领导在策动和规划,所推出来的概念,都是此前闻所未闻;所做出来的建筑,都是一个比一个硕大;所需求的资金,都是一个比一个高额。但在一些民间的、个体的、独立的“绿色发展”专家看来,无论表相上怎么叙述,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先导区先行区实验特区,必须要首先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农药的滥用与常用。
长三角是我国水稻重要产区,上海市在全国的粮食生产中总量不高,但一度夺取高“单产最高”的桂冠。这桂冠就来源于水稻的精心种植——原来种植两季的,现在,不分心,只专门种一季,以保障亩产冲到较高的水平。中国虽然把粮食生产的压力基本上压迫到了北方,相当长的时间内,“北粮南运”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结构,但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里,南方的稻田,才是中国粮食的高产稳产基地,可惜,原来的粮食输出区域,都在逐渐变为粮食输入区域。
但上海的一些区域,在粮食生产方面,还是非常争气的。比如上海的松江区,依靠在稻田里养猪,实现了“种养结合”,生产出了一些看起来颇为高品质的松江大米。再比如上海的青浦区,由于区域内湖荡众多,鱼塘密布,非常适合填平了改造为高产稻田,因此,青浦区的金泽镇,最近几年大量地填鱼塘和湖荡,以提高稻田的总量,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想足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
上海青浦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头衔,那就是上海市的重要水源的。上海市民原来是喝黄浦江水的,而上海的青浦区,管控的就是黄浦江的上游。只是后来,黄浦江的水源量不够了,水质也无法保障,于是就开始增加了长江的水源。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水质往往也无法保障。好在黄浦江后来又与江苏的太湖打通,修建了人工河道太浦河——也就是太湖与黄浦江的联通水道。
现在,上海市的四个水源地中,三个都与长江更为紧密,只有一个与黄浦江最为关联,那就是从太浦河取水的金泽水库。金泽水库从太浦河取水之后,再通过管网把原水输送到水厂,每天都要充分保障上海的西南五区——青浦、松江、奉贤、闵行、金山这五个区域几百万人的生计。
话说著名的生态农业探索者,阿祥哥,最近闲来无事,每天都在考虑一个哲学问题:绿色发展,到底是养猪更好,还是用农药更好?
所谓的养猪,当然是一个旗舰式的说法,它指的是假如以世界上最传统的农业方式,通过由养殖的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来与农作物生产进行立体互助,而生产出高品质食材食物食品的生态有机循环模式。而农药,则描述的是在化工产品大量农业系统之后,以农药、化肥、添加剂、抗生素为核心的现代化工种养殖模式。
在阿祥哥看来,无论是金泽镇要绿色发展,还是长三角要绿色发展,都应当充分考虑畜禽养殖尤其是养猪的必要性。如果一个区域,居然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状态下,还想探索出所谓的生态发展模式,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一个区域,如果恢复传统的畜禽养殖加自然肥料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水源保护与生态保护,而且能够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
带着这样的信念,阿祥哥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里漫无目的地调研。好巧不巧,在一个暴雨即将来临的下午,阿祥哥闲逛到了一个叫北蔡村的地界里。从感觉上看,它应当属于上海金泽镇的管辖,而百度地图却像犯了错一样提示他,这地方属于浙江嘉兴市嘉善县。详细了解了之后,才知道,当年修太浦河时,人为割断了原来的乡土链接,但这个地方又不愿意归属给上海,由此就“遗落”在了太浦河的北岸,看上去像是浙江的一块小飞地了。
北蔡村这位置可不是一般的重要,它就在金泽水库向太浦河引水的闸口旁边,整个村庄紧挨着金泽水库,内中甚至有水道暗自联通。在漫游的过程中,阿祥哥发现,不少苗木下面,一片枯黄,分明是刚刚打了除草剂。农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杀虫剂,杀虫剂也会对草木产生影响;一类是除草剂,除草剂也会杀害虫子宝宝;一类是杀菌剂。无论什么类型的农药,都对生态环境有着影响,只是有的影响剧烈一些,有的影响轻微一些。很多农药都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上很多公约都在呼吁减少农药的使用,控制农药的使用;一些剧毒、高毒农药,也在陆续列入禁止使用的清单。
阿祥哥对农药有着近乎洁癖的敏感,他赶紧拍下了几张照片。想着既然长三角已经一体化了,浙江的农药就是上海的农药,上海的12345就是浙江的12345,上海的饮用水源就是浙江的饮用水源。阿祥哥既向上海又向浙江举报了之后,在安静地等待一体化政府给出的应急处理结果。而这个小发现,又一次引发了他的深度思考:与大量使用农药相比,养猪到底有什么劣势呢?目前官方宣传的劣势有两个,一是养殖过程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什么的;二是万一发生非洲猪瘟禽流感,容易产生人际传播引发社会恐慌。但生态农场的自然养殖方式,显然可以破除这些风险。如果这些劣势都不成为障碍,那么,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区域,不让养猪的真正阻力,到底是什么呢?
十五年来,生态农场探索者阿祥哥,一直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上下求索,东碰西撞,四处追问。他就想搞明白,为什么,剧毒高毒的农药可以畅通无阻,生态友好的畜禽,却要被驱逐出境?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