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先行先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跨省界房屋建筑工程行政审批服务改革 2023年05月16日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加速之年,示范区区域各项目陆续开工,推动着示范区建设出形象、显效果。
2023年5月12日,位于上海、浙江、江苏一市两省的原点太浦河两岸的“一点”方厅水院项目获得了上海区域桩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这是首张由青浦区通过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的既是跨省又是落实上海市营商环境改革精神实施全面桩基先行的建筑工程电子施工许可证,后续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其余标段将继续复制推广经验在该平台发证。
项目特殊在于跨上海市青浦区、浙江嘉善县、江苏吴江区三地,且是首个集用地、规划、施工为整体的房屋建筑工程。该项目包括五栋主体建筑、三座步行桥及绿化景观配套工程。地上建筑物功能为公共文化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地下建筑物功能为停车库、设备机房及配套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含三座跨河步行桥)约12035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753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0198平方米。
按以往流程,项目至省界应由各属地建设单位进行申请、属地政府进行审批发证,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房屋建筑项目,跨航道且进行物理分割设计、施工显然不可能。为凸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三地在长三角执委会的协调下,在上海市级部门的支持下,进行制度创新的研究与突破,实施落地见效及可复制可推广流程,真正发挥“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示范效应。
为保证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全过程的完整性,实施统一审批,统一监管,同时又能顺利的完成产证办理。2021年5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国资委会同财政及相关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新公司”)。在长三角执委会的协调之下,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实施党建引领、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发力,通过框架协议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率先研究前期申报与审批流程,率先创新许可审批模式与规范落实,率先考虑工程监管与数据互认,大力推进先行先试,着力探索与实施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的三地合作制度。
1. 一是在上海市发改委和青浦区发改委的支持下,长三角执委会获得项目投资备案职能,长新公司“一点”方厅水院项目备案通过并形成固定投资赋码。
2. 二是根据投资备案,通过上海市住建委的帮助协调,项目通过上海市审批管理系统进行了信息报送,获得了联审编号。
3. 三是随着项目信息报送完成,在青浦区招标办完成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
4. 四是“一点”方厅水院的整体设计方案,由两地委托青浦区规划资源局实施方案征询和批复,再由属地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 五是实施一站式施工许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统一在审批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审图并录入结果。
依托上海市成熟完善的审批管理系统,后续浙江嘉善、江苏吴江标段将通过上海市住建委进行平台数据补录,解决浙江嘉善、江苏吴江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数据互认,最后由青浦区统一发放施工许可证,实现了一表申请、一网办理、数据共享及互认。下一阶段,通过协调讨论及三地工程一体化监管和后续验收机制。
依托上海市持续六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改革举措,特别是通过统一平台即审批管理系统实施一站式审批、验收等措施,青浦区在跨省界房屋建筑工程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实施先行先试,驱动创新常态发展,推进数据共享互认,实施一体化审批、监管、验收的新模式,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提升整体的审批效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